陛下,大事不好了_名师高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名师高徒 (第2/3页)

    “父皇,您还真将知微阁老阁主的话信了十七年?”

    “信,如何不信?你是微生王朝命定的天子,天意如此。只可惜如今的微生王朝气数将尽,朕没能将它完好地交到你手上。”他叹一口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人布了一盘棋,这盘棋已下了十余年之久,软刀慢割,待意识到疼,已来不及了。”

    微生玦默然,半晌后道:“父皇,这下棋人是谁,您心中可有数?”

    老皇帝摇摇头,忽然一凝神,看向他的眼睛:“这么说来,你……”

    “不,儿臣不知。”

    不是不知,而是不敢想。离开杏城临出发前,江凭阑曾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四个字:小心太子。

    这么要紧的事,不会毫无根据,他回宫后立刻动用手下力量暗中调查了太子。世人所知道的太子微生璟,出生时大不过成年男子小臂,不会啼哭,不足月便险些夭折,两岁时病重,先皇后因之一夜青丝生白发,陛下不忍,命太医全力救治。三岁仍不会开口说话,不会行走,五岁那年再度病重,全靠参汤吊着一口气,当时太医断言,太子活不过七岁。但奇怪的是,活不过七岁的太子活过了十五岁,十五岁那年又一次病危,当时太医复又断言,太子活不过二十。而眼下,活不过二十的太子二十二岁。

    这样一个无论什么时候死都不会令人觉得意外的太子,一个议事时只闻其咳嗽而不闻其见解的太子,一个病重得时常连早朝也无法出席只得避不见人的太子,在他活着的二十二年里,理所应当地,并未有太多作为。

    太子病弱,无法生育,是注定活不到继位的,老皇帝留着这名存实亡的太子不过是顾念与先皇后伉俪情深,加之自己宠爱的三皇子不成器,其余皇子又争得头破血流谁也不肯相让。因此,众人争来斗去,从未有人将宝押在太子身上,同样的,也从未有人将矛头对准他。

    每当各派系争得不可开交之时,老皇帝总会象征性地问一问太子的意见,太子如其人,出的主意也都弱气,但妙就妙在中庸,各派系的皇子在自己讨不着好的情况下,也乐得见别人讨不着好,因此最后被采纳的往往都是太子的建议。比如四年前岭北□□,微生、皇甫两国边境闹得不可开交,朝中有人主战,并推举骁勇善战的二皇子挥兵北上,有人主和,举荐年纪虽小却才思敏捷过人的四皇子前去谈判,最后还是听了太子的,谁也不派,舍岭北,退一步海阔天空。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不少,而那些时候,微生玦正游戏人间,从不问政。眼下将这些事联系起来,竟让人细思极恐,生出后怕来。

    如果不是巧合,那么,一个绝对没有立场背叛微生的人,却以一种软刀子慢割、人人都不曾察觉的方式一点点削弱微生王朝的国力,穿针引线般掌控着微生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让那些腐烂、陈旧的东西慢慢渗透到微生王朝的骨子里,最终……一个强大的国家便如中空之木,轻轻一碰即刻崩塌。

    这样的事,他如何敢想?

    “父皇,太子殿下的病如何了?”

    “还是老样子,太医说,怕是熬不过今年冬天。”

    “是吗……”微生玦沉吟半刻,“他是自何日起避不见人的?”

    “武丘平逼宫那夜过后便没再来上早朝,说起来也有两月了,朕倒未曾看望过他。”

    “今日是年三十,宫中晚宴热闹,他一人在东宫想必冷清,便由儿臣替父皇去看看吧。”

    ……

    沈府东厢。

    今日江凭阑接了柳瓷四十余招仍未落水,正要得意,忽然眼前刀光一闪,她也算反应过人,猛地下腰后仰,剑险险擦过鼻尖,凉得她险些打出个喷嚏。

    “喂,来真的啊!”

    柳瓷回得极快:“有功夫问真假,不如想着如何拆招!”说罢又是一剑,这回捅在她胁下。

    她慌忙扭身躲过,腰一挺稳在了梅花桩上。刚站稳又来一剑,这一剑直逼肋下,她不躲,抬腿一脚踢在柳瓷手腕上,柳瓷一笑,倏尔收剑劈向她脚踝,她也不停顿,立马一个后空翻。

    梅花桩上能站的地方仅半只鞋子大小,这一个后空翻过后,要想再落在上头已是难事,更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