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1000问_中篇 梦的解析与应用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篇 梦的解析与应用7 (第1/14页)

    中篇梦的解析与应用7

    病梦的形成机理及特征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便有多处论述梦的病梦机理,并详细地记述做梦预示疾病的经验。

    近代医学研究者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并且不少的研究结果与中医的许多观点不谋而合。

    研究发现,疾病往往容易引起噩梦,并且噩梦的内容与疾病的性质、情绪都有关系。

    病梦的含义,根据《中医解梦辨治》一书的研究观点,解梦可包括下面三层意思:一是作为一个症状与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候性质一样的梦境;二是由梦引起的各种症候时,此梦也属于病梦;三是指能够预示疾病发生和或愈或重或死一类的梦境。

    相关研究表明,属于第三种情况的病梦比较多见。

    那么,病梦一般是怎样出现的呢?

    近年来,由于神经、心理、生理、病理学的综合研究,在梦的本质探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对于梦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客观依据。

    从事人类梦境研究30年之久的美国科学家弗洛卡里博士认为:人体组织内生化作用的改变所形成的障碍,破坏了体内血液促进素的均衡,这种不平衡,将以特殊形式,从梦中反映出来。

    病梦的机理一般是这样的:病变了的器官是不断地向大脑皮质发放冲动、传递信息的,但是在疾病的初期,这些信号是很微弱的,我们之所以忽略了,是因为:一是白天有意识活动多,大脑皮质接受来自身体各个部位的各式各样的强刺激,这就掩盖了病变器官发放微弱的刺激,而不被人们所注意。

    二是因为脑干对向上输于大脑的信息有筛选作用,我们的五官(视、听、嗅、味、触)所接受的各种信息只有1%被传输上去,早期病变微弱的信号,因为不太影响人体正常活动,便被作为无关紧要的信号被筛选掉了。

    而到了晚上,人体进入第三种意识状态即有梦睡眠后,一方面外界进入大脑的各种刺激大大减少了,这样来自病变器官的微弱刺激,便相对地变得放大起来而引起脑细胞的反应。

    另外,由于脑中肥大细胞群都处于无秩序的兴奋状态,使得清醒时很容易被筛选掉的信号畅通无阻地进入大脑,引起大脑皮质相应部位神经细胞的活动,并与清醒时的印象联系起来,这便形成了能够预示疾病发生及转变的梦。

    病梦一般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病梦的重复性,即病梦每次出现的内容总是相似的;二是病梦的相关联性,也就是说病梦的梦境与疾病部位总有一定的联系;三是病梦的相似性,即人体一定的生理、病理变化,会作为某种程度的刺激因素,引起一定的梦态思维。

    病梦除具备上述三个基本特点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预示性,而预示性的病梦往往是一个扭曲、变形的梦。

    但由于梦的预示作用目前研究得还不全面、不透彻,没有掌握其规律性,所以梦的预示价值目前只能是提醒人们加以注意。

    梦有时还可以反映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国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梦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梦的回忆能力多半很差,他们或是否认做过梦,或是承认做过梦但想不起梦的内容,或是不能准确地描述梦境。

    噩梦的诱因与疾病预兆性

    噩梦是指做内容恐怖的梦,并以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

    噩梦也属于病梦的一种,几乎人人都做过噩梦。

    一般来说,广义上的噩梦指的是人因为某种外在的刺激或内心的情绪而从睡眠中惊醒,睡眠者可能会因焦虑、恐惧等造成情绪失控,并伴随着尖叫、颤抖或流汗等生理现象,很多时候,睡眠者可能并不记得噩梦的具体内容,但会记得梦中那种被挤压、高处坠落或窒息的感觉。

    常见的噩梦可以被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一、梦魇

    这种梦的特征是令人极度恐惧,会因胸口的被压迫感及负重感引起窒息,睡眠者会产生一种绝望而又无法动弹的感觉,产生的原因往往是间接的。

    二、焦虑梦

    这种梦往往由白天对某些事情的恐惧和担忧引起。

    三、创伤梦

    这类梦的内容往往是梦者经历过的险恶事件,如车祸、遭劫、被强奸等,在梦中重现。

    对于睡眠者来说,噩梦真是一种既漫长又可怕的梦境,其主题也往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帕特里夏·加菲尔德的研究表明,最常见的噩梦是被追赶,随后依次是迷路、高处坠落、当众出丑和受伤。

    德国睡眠研究所噩梦研究专家海富特博士则将噩梦具体分为被追赶或生命受到威胁、失去亲人或喜爱的物品、迷路或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三种主要类型。

    在某种程度上,噩梦其实是人们担心的恐怖场景在大脑中的“预演”,所以噩梦中的场景一般都会极其“逼真”。

    人在做噩梦时,不但会经历具体事件的整个过程,甚至连事件发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