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1000问_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1 (第1/12页)

    上篇梦境中的信息密码1

    第一章梦与寻梦史

    梦的定义与特征

    梦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缥缈,又真实可见。

    古往今来,千变万化的梦境既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也给人们带来了迷惘和惆怅。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历,梦伴随人的一生。

    只要人的大脑还有思维能力,梦就会长久不衰。

    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科技不够发达的年代,人们对梦的认识十分有限,因而大多把梦与鬼神、灵魂联系起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梦的认识也逐渐科学化、理性化。

    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人们给“梦”下了如下定义:

    《墨经》中说:“梦,卧而以为然也。”

    也就是说梦是一个人在睡眠中认为自己看见了什么,以为发生了某些事情,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说文解字》中说:“梦,寐而有觉者也。”

    即认为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说:“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满足。”

    汤普森在《生理心理学》中说:“梦是正常的神经病,做梦是允许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夜晚能安静地和安全地发疯。”

    《现代汉语词典》将“梦”解释为“睡眠时局部大脑物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解释说:“梦是睡眠或类似睡眠状态下在意识中发生的一系列不随意视觉、听觉和动觉表象,以及情绪和思维活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梦”的解释如下:“梦是入睡后脑中出现的表象活动。

    对梦的本质认识各异,或认为梦是现实的反映,预见的来源,祛病的灵性感受,或认为梦也是一种觉醒状态,或把梦视为一种潜意识活动……”

    虽然古今中外致力于梦的研究者对梦的定义都有不少高见,但依然很难给“梦”下一个简单、科学、令人满意的定义。

    我们只能尽量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梦”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梦是一种主体体验,是人在睡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包含影像、声音、思考、感觉等多种形式,通常都是非自愿的。

    二、梦是一种意象语言。

    人在梦中出现的意象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超现实的事物,前者如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器具以及真实存在的个人及其他生物等,后者如人们在头脑中臆想出来的鬼神、妖怪、外星人以及尚未被发现的事物等。

    三、梦境常常是荒诞离奇、杂乱无章而无规则非逻辑的,这是由于做梦的时候人们不像清醒状态那样按通常的逻辑程序思维。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梦具有许多独特性和荒谬性。”

    四、梦能够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

    梦境能够激发艺术创作上的灵感,如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作品都与梦境有关;而一些噩梦却会使人产生不悦的感觉,甚至会令人因长期恶心、恐惧、绝望而痛苦不堪。

    我们认为,梦是人在睡眠时,由于局部的大脑组织尚未完全停止兴奋活动,从而引起的一种头脑中的表象活动,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不过由于人在睡梦中与平时清醒状态下有所不同,一些客观印象也会变得混乱不清,所以梦的内容一般总是呈现着混乱和虚幻的状态,以想象或虚幻的形式表现出来。

    古人的占梦之旅

    关于古人做梦的文字记载很多,不论是在史书典籍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都有很多关于梦的描述:

    《尚书·太誓》中记载着武王伐纣时的明誓之言:“朕梦协朕卜,袭于休样、戍商必克。”

    这段文字并未表明武王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梦,但在战争之际尚能言其梦境,可见武王对梦的重视。

    《晋书》记载,有一次曹操生病了,晚上做梦忽然梦到三马同槽而食,醒来后他问谋士贾诩:“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三马同槽。

    主何吉凶?”

    其实,这个梦属于兆梦。

    三马同槽吃草料,就是三马啃槽,而“槽”与“曹”同音,这个梦预示着司马氏将篡夺曹氏权柄,曹操为此深感担忧。

    后来,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为“晋”。

    曹操之梦,果然应验。

    《三国志·魏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在梦境中见到一位金色天神,身披金光在金銮殿中飞行,汉明帝欲上前施礼,而天神却一语不发,驾云西去。

    明帝不知这个梦境有何寓意,于是在第二天向大臣们求解,太史傅毅回答说:“西方有一位天神,全身金色,人称为佛,陛下梦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