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 问政 (第2/2页)
腰侍奉在一旁,而李世民则透过窗子,默默的看着书房里的一老一少。 李世民有一种错觉,就是眼前的少年仿佛被魏征感染,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忠臣。 观察了许久,李世民最终推门而入,似乎对于所谓的毒气完全不在乎一样。 魏征和罗云生同时起身,“臣拜见圣人……” 李世民的内心非常复杂。 这一趟他是不愿意来的,但是他却不想伤了一个少年人的心,在他看来,罗云生跟没皮没脸的太子完全不是一类人。 “朕此行乃是白龙鱼服,二位卿家不必如此。” 魏征正要起身,却听罗云生义正言辞道:“陛下此言差矣,所谓君君臣臣,乃是纲常伦理,臣见到陛下,如何能忽视礼节呢?”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嫌弃的看了一眼正准备继续休书的魏征。 某些老臣年纪大了,就是不如年轻的臣子懂事啊。 说实话,魏征这些年作死做的很多了,按照道理来讲,早就死了一万次了,可是李世民就从来没真心动过杀掉魏征的念头。 在很多臣子看来,直言相劝,乃是作为臣子应该尽的义务,做的越直,越是能名垂青史。 罗云生却从来不这样想,因为他觉得名垂青史与否,那是后人的抉择,那是修史人根据时事的抉择,跟前人做的如何关系不大。 而且李世民作为生杀予夺的大boss,还是老老实实的伺候着为好。 是故,罗云生继续说道:“何况陛下文成武德,实乃是当今天下第一人,微臣心中真心敬佩,所以不论陛下在何处,臣都不能失了礼节。” 李世民的脸色更加复杂了,想要辩解什么,可是刚才的话很好听,似乎辩解一番,有些大煞风景。 李世民咳嗦了一声,“这里有一份松洲的战报,你看一看。” 说着将战报递了过来。 魏征立刻放下手里的笔,皱着眉头说道:“陛下,此乃国事,岂能……” 话还没说完,就被李世民给瞪了回去。 罗云生揭开奏疏一看,心中顿时了然,松洲兵败,吐蕃风头正劲,也就是说,当初自己在弘文馆吹得牛逼,不幸言中了。 哎,晦气。 这种事情,说中了,也没啥开心的。 罗云生立即道:“起奏陛下,小小的吐蕃,国力、兵力,皆不如大唐,即便他们暂时占据上风,也难以影响大局,依臣来看,眼下稳住局势即可。” 李世民有些微微震惊的看着罗云生,他觉得眼前这个少年,听闻吐蕃入侵,第一反应应该是跳起来,大呼战争的人,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少年却建议稳住局势。 李世民道:“朕记得当初你可以鉴定支持战争的,为何此时此刻,却认为稳住局势即可了呢?” “是,微臣说过。 可此一时彼一时也。 如今的局势,关中雪灾严重,解决内部矛盾才是我们最紧要的事情,松州之地,多是些蛇叔两端的异族蛮夷,我们只要稳住局势,他们自然会重新投效的。” “而且,依臣来看,此事并不一定是纯粹的坏事。” 李世民眸中闪过厉色,朕丢了那么大的脸还不算是坏事? “陛下,大唐与吐蕃松洲之战,虽然兵败,让吐蕃沾了些便宜,可是也让两种人看清楚了形势,一种便是认为只要我大唐许诺联姻,吐蕃便能世代与大唐睦邻相交的,此战可以让他们看清楚吐蕃的狼子野心,另外一种便是轻视对手的,认为弹指间便可以灭掉吐蕃的。 吐蕃地势高,士兵战斗力强,这是事实,想要解决他们,也绝非易事。” “在臣看来,此战胜败,其实都无关大局,但是他需要我们惊醒,将吐蕃当成一个重要的对手,就像是当初我们重视突厥一般,不然吐蕃终究会成为我大唐的心腹大患、” 罗云生的这番见识,其实有点欺负人,其实从之前吐蕃的表现来看,他未必愿意与大唐为敌,罗云生占得也就是知晓历史的进程而已。 可李世民听了,表情则越发的凝重了。 这个时代,咨询并不发达,很多在朝中处理政务的大臣,其实也没有出过关中,他们判断事务的时候,靠得也是经验而已。 经验这个东西,有的时候也不是那么靠谱。 而罗云生说到底,也是一个连长安区域都没离开过的少年。 却有了这般见识。 若是说,罗云生是长孙无忌亦或是魏征这般年纪的臣子,李世民并不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