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太空_第46章 交换一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章 交换一下 (第1/1页)

中国北斗,分了三步走。
    2000年【北斗一号】,向中国提供服务。
    【北斗一号】的三颗卫星,都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这套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是北斗人独创的。
    北短报可以发布40个字的信息。
    短报文不仅可以定位,还可以显发布者的位置,是一种双向通信功能。
    户与户、户与中控制系统之间,可以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通信。
    相比之下,gps就只是单向的。
    只能发40个字并不是北斗短报文的劣势,相反,通过这种极简的模式,北斗短报文占用的资源极少。
    在海洋、沙漠和野外这些没有通信和络的地,安装了北系统终端的户,可以定位的位置,并能够向外界发布字信息。
    出海作业的渔民,可以通过北斗短报文给家人报平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的汶川地震,这个看似简洁的功能,为搜救争取了黄金时间。
    第一批出发的各路搜救人员,就是通过北斗短报文相互协作。
    2012年【北斗二号】,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这个时候的北斗,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伽利略再怎么交涉,也已经没办法望其项背。
    2020年【北斗三号】,向全球提供服务。
    全球组网,对北斗来说,是一件大事。
    【北斗一号】用的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北斗的三步走,走出了完全自主的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完成了中国北斗的全球组网。
    这时候的中国北斗,已经囊括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
    完成组网,并不代表就不需要再发射卫星。
    卫星都是有使用寿命的。
    当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上去的时候,最前面的已经运行了很多年。
    为了确保北斗系统的稳定,除了备份卫星、不断检测,还要发射新的卫星上去,更新并升级服务。
    全球组网成功的前两年,没有发射新的北斗。
    2023年5月又开始发射陆陆续续发射北斗。
    北斗发展到2023年,单单高德地图一个app,每天调用北斗导航定位的次数,就超过了300,000,000,000次。
    这还仅仅只是一個app的调用次数。
    2020年代,随着北斗的全球组网,北斗除了在交通农业渔业林业电力等领域绽放光彩,还在国际搜救卫星组织里面发光发热。
    2030年代,北斗成为人类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实现了全覆盖,把2020年代导航还不好使的地下室、深海、深空全部囊括在导航的范围之内,服务全地球,造富全人类。
    随着人类月球基地的建立,北斗服务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地球。
    在后北斗时代,中国航天人把目光投向了星辰大海,迎来了继【两弹一星】和【北斗导航】之后的第三个国家战略。
    2028年完成了载人登月。
    2030年建立了月球基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