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哲学玄鸟集_第7章 秋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秋榜 (第1/3页)

    第7章秋榜

    十月九日,秋榜。

    这本是泰西大陆最重要的盛事,其盛大程度还在奥林匹亚盛会之上。

    泰西大陆是一个热爱智慧的民族,智慧包含聪明但并不只是聪明。头脑聪明只能说是天赋佳才,而优良的治理,美好的品德,生命的精神才是智慧的核心要素。

    因此秋榜的考试非常重要,说是考试,其实并不妥帖。甚至,选拔、比赛也不能尽秋榜制度之义。

    秋榜制度是伟大的哈维亚生前制定的。

    他说治理的根本在于得人——天选之人。而这个人或在皇室,或在世家,或在民间,或在异邦,或在海外,或是男子,或是女人,或是老人,或是小孩,或是富商,或是乞丐,或是残疾,或是狂狷。得其人则天下大治,不得其人则宇内难安。

    最要命的是,此人不一定代代都有。

    无其人则奸雄窃命纷争,纷争则乱。有其人而不举不荐,压抑封锁,则天命改移,起义或将爆发。

    起义首功之领导,人存则政举,人亡则政息。政息德厚则安,德衰则危,危则复乱。

    因此人类一代一代的治乱循环,如山巅之车,顺崖坡而下,不毁不休。人类之苦难永恒轮回,苦难之深重,甚可哀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第七任大祭司的哈维亚,一生在献祭前最重要的一项事业就是中兴了教廷,革新了教义。

    教廷的主要天职有三——

    第一,对下教化百姓,启发民智。

    第二,发现天选之人。世道阴暗之时,予以保护培养;世道转阳之时,予以举荐为储君。

    对于第二天职,哈维亚曾作出预言称:后世必有王权霸道操弄教权,更改此条教义。然良知不灭,天理自在人心。后东方有德达天而艺通神者,必重申“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導乃元良之教。将以固本,必由教先”之大义。

    第三,若代无其人,则礼遇现任皇室,坚持共和。虚君宪政以俟圣王而待来者。

    因此天下之本在储君,储君不常有之时,则立一常道以安政道。

    常道之托则在教廷,教廷之寄则在历任大祭司。

    而大祭司之储则在圣士圣女,圣士圣女之接任资格则在“秋榜”。秋榜之意义大矣哉!

    由于本次疫情浩劫,秋榜的组织工作几近停滞。在泰勒斯的建议下,这次提前启动十六年一次的秋榜。

    以往秋榜选拔都是七天,而这次为何只有一天呢?万人的大广场人人屏息凝视,各个城邦代表与民众的目光注视着稳稳走上高台的大祭司薄伽梵。

    作为现任,也是历史上第二十五位大祭司。当年通过秋榜,确立“祭储”资格后,自觉德才远不如当时的圣士苏鲁支,甚至不如圣女萨克蒂。因此远赴天竺求学,其意是想禅让苏鲁支。

    天竺当时一分为五,号称五印度。薄伽梵遍访五十三位天竺名师,钻研义理,苦修不辍。

    苏鲁支,是教廷历史上最年轻的圣士,没有之一。年少志大,才大,识见亦大,然生性高傲,秋榜落选之后非常不服气。薄伽梵远赴天竺,一开始他只当是作秀。而当薄伽梵的学问已经是天竺顶尖水平,五印度皆重文墨,共尊薄伽梵为“墨乘天”之后,薄伽梵仍然在天竺苦修不辍。

    得到这个消息时,苏鲁支明白了薄伽梵的心。释然对自己的拥护者说道:“以往我一直认为我的贤能远在薄伽梵之上,今天我才明白一个道理——荐贤,贤于贤;禅让,福至善。”

    第二天清晨,大家没有再看到苏鲁支,也没人找到过他。据说他临走时,给圣女萨克蒂写了一封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