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章 重启的舰队演习 (第1/2页)
帝国新历99年12月14日下午,炎海东北部,第一航空特混舰队旗舰“龙江”号。 盯着飞行甲板上整齐摆放的几十架舰载机看了一阵,白止战才看了眼手表。 离下午两点还有五分钟。 这已经是一年一度的舰队演习的第十三天,如果今天依然是一无所获,恐怕还要拖上半个月。 想到在之前十多天里发生的事情,白止战不免有些心烦意乱。 十七年前,帝国新历82年,在获得内阁批准之后,海军恢复了因大战中断八年的舰队演习。 全称是“探索发现舰队战术与既有问题实兵对抗演习”,只是一般没人用这个称呼。 在此之前的新历81年年底,“海龙”号母舰正式服役。 这是帝国海军的第一艘母舰,跟纽兰联邦的“兰利”号一样,用一艘万吨快速货轮改造而来。因为以训练为主,不要求具备实战能力,所以只用了四个月就改造完毕,然后花了几个月进行验收测试。在新历80年的年底就交付给帝国海军,只是直到第二年才完成人员的培训工作。 主要就是培训舰载机飞行员需要大量时间,急也急不来。 有了“海龙”号才有了新时代的舰队演习。 这正是舰队演习重启之后的重点所在,通过演习摸索航空作战的方式方法,建立起新的战术体系。 前面五年,也就是从82年到86年的五次舰队演习,“海龙”号与舰载航空兵基本上都在打酱油。 没啥好奇怪的,因为这五次,只有“海龙”号一艘母舰。 为了让演习更加的逼真,或者说为了模仿有数艘母舰的舰队,帝国海军还动用几艘水上飞机母舰,用水上飞机来顶替舰载机,执行一些低难度任务。也就是在此期间,帝国海军将搭载常规起降飞机的战舰正式命名为“航空母舰”,以此跟水上飞机母舰,以及其他类别的母舰加以区分。 五次舰队演习,舰载航空兵都以侦查任务为主。在后两次演习中,才获得了几次防空战斗的机会。 在这五次演习当中,海战的主角依然是战列舰。 不说别的,五次演习最终都是通过主力舰“炮战”分出胜负。 直到在新历87年举行的第七次舰队演习,航母与舰载航空兵才真正成为主角,因为这一年,两艘货真价实的航母加入了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即浦州建造的“龙江”与刺州建造的“横江”号。 这两艘航母在同一个月下水,完工时间只差了几天。 原因无二,前者由本土舰队督造,后者由南方舰队监工。海军司令部早就明确,建成之后分别归属于两支舰队。因此在建造阶段,两支舰队就暗中较劲,都想抢在对方的前面获得舰队航母。 因为战斗力实在太强了,远远超过“海龙”号,所以帝国海军提出了“舰队航母”这个概念,并且通过对速度、吨位与载机数量进行限定,设定了一道门槛,对这种战舰进行推广宣传。 只是,“龙江”号与“横江”号并不是当时最大的航母。 早在两年之前,纽兰联邦的“列克”号与“萨拉”号就已经下水,均在帝国新历87年建成服役。 在吨位上,“列克”号与“萨拉”号大了四成。